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黄文胜通报相关情况
2016年1月20日上午,贵州省纪委监察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黄文胜通报2015年贵州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由省纪委常委、秘书长梁伟主持。省纪委监察厅调研法规室主任吴寿文、宣传部部长滕义参加发布会。30余家中央驻黔、省内主流新闻媒体参加,现将新闻发布内容公布如下:
2015年,在中央纪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一、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夯实管党治党责任。省委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使命意识,以上率下,带头履行主体责任,以强大的示范效应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省委印发《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将“两个责任”细化分解为6个方面33项职责,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知责明责尽责。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亲自约谈有关负责同志,省委其他领导同志也分别约谈市(州)和省直部门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同志,传导落实责任压力。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促进主体责任在基层落地生根。在坚持省委常委带队的基础上,甄选巡视、信访等渠道发现的纪律和作风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指导督促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一案双查”,加大问责力度,分别追究主体责任131人和监督责任36人,通报曝光9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典型问题,以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二、扎实推进巡视全覆盖,巡视的利剑作用更加凸显。制定《省委巡视工作实施办法》、《省委巡视组专项巡视工作流程》等有关制度和规定,规范巡视工作规程。对巡视定位的认识更加深化,发现问题的指向更加聚焦,巡前情况收集和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巡视工作组织领导、中期汇报、线索移交等机制更加完善,巡视监督越做越实、越做越细,震慑遏制作用不断增强。创新巡视方式,坚持常专结合,在继续巩固深化常规巡视基础上,新组建13个专项巡视组全面铺开专项巡视,对巡视过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开展“回头看”巡视。全年完成对154个地方和单位的巡视,共发现“四个着力”方面的问题1393个,收到反映干部问题线索涉及1903人,其中涉及省管干部224人。强化成果运用,狠抓巡视整改落实。巡视组的反馈见人见事、直指问题并向社会公开。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强化整改主体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立行立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探索开展巡视整改督查工作,对2014年巡视过的3个市(州)和9个县(区)巡视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坚持把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前沿,以零容忍态度抓好纪律执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7起,违反组织纪律案件168起。督促严肃处理贵阳市科协党组集体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擅自调整纪委调查对象职务问题,对党组班子成员全部问责,并公开曝光。创新执纪理念和方式,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抓大不放小、抓重不放轻、抓早不放缓。对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清理、大排查,及时规范处置。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认真甄选确定问题线索约谈对象,由各级党委“五人小组”、党委(党组)班子、纪委班子成员层层进行“大约谈”。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根据时间节点、问题性质、认错态度,依规依纪作出恰当处理。对性质恶劣、欺骗组织、对抗调查的,从严从重处理。全省对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及时处置,共谈话、函询、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说明4806人;党政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10916人;党政纪重处分和作出重大职务调整3456人。
四、寸土不让,持之以恒整治“四风”。盯紧重要节点,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每逢重要节假日,省纪委监察厅都会发出通知、提出警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邀请媒体和社会监督员参与全过程监督,将节假日从“四风”问题“高发期”变为展示纠风成效的“机遇期”。强化执纪监督,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扎实开展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礼券、购物卡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公款吃喝、滥发津补贴、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等问题,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和频度,注重运用高科技手段,深挖细查、重拳整治隐身变异的“四风”问题。注重把握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三个时间节点,对不收手不收敛、顶风违纪者,坚持露头就打、快查严办。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53起,处理2521人,其中地厅级6人,县处级9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65人。对114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处理越重的信号。
五、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强化不敢的氛围。紧紧围绕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53917件,同比上升22.4%;立案11723件,同比上升109.5%,其中:地厅级干部(省管企业负责人)35人,同比上升84.2%:结案11136件,同比上升108.3%;党政纪处分12239人,同比上升103.6%;移送司法机关765人,同比上升59.4%。省纪委监察厅直接查处了贵阳市委原常委、观山湖区委原书记丁旭东,黔西南州原副州长、兴仁县委原书记郭玉海,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原主任江建民,瓮福集团原董事长何浩明,原贵州省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家兴、原贵州赤天化集团副总经理李欣雁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六、强化民生监督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把民生监督工作作为服务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关于在全省民生领域开展整治铸廉三年行动的意见》,分领域分步骤对各种民生资金开展专项监察。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监督重点,着力解决扶贫开发、微企扶持、危房改造、征地拆迁、医疗卫生、农村低保等领域侵占民生资金的突出问题。省市两级纪委重统筹、抓督导,坚持旬通报、月分析,督促县、乡纪检监察机关和民生监督组主动排查问题线索,主动查处违纪案件,共立案10238件,党政纪处分10640人,涉及金额7.86亿元,全省所有乡镇纪委都消除了“零办案”。民生监督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好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并作深度报道。
七、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集聚正风反腐正能量。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全党宣传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以新闻发布、专题专栏、在线访谈、图解等形式,组织开展“正风肃纪进行时”等9次重大主题宣传,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凝聚思想共识。会同贵州电视台制作播出《民生监督在路上》系列报道,深受社会关注和群众好评。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媒体刊发通讯等433篇,持续传递贵州纪检监察好声音。着力强化震慑,在省纪委监察厅网站第一时间发布260起纪律审查信息,在全媒体平台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66起,对洪金洲案、清镇市总工会滥发津补贴违纪案等126起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并公开报道。强化党规党纪教育,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上廉政党课、举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培训班、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开展廉政公益广告展播等多种形式,分类、分层、分级、分岗对党员干部廉政纪律教育,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运用典型案例警示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汇编下发27名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忏悔录,组织编写“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警示材料《镜鉴》,以“案例重现+党纪解读”的形式图解20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慑教育效果。
八、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坚守监督执纪问责的定位,推进 “三转”向基层延伸,88个县级纪委全面完成内设机构调整工作,执纪监督部门数量占内设机构总数的73.6%,执纪监督人员占内设机构人员的74.5%。积极推进省纪委向省直机关派驻全覆盖工作,落实省直派驻机构办案协作机制,深化拓展市县派驻纪检机构统一管理。严格教育培训,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范围拓展到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省市县联动开展“大培训”,大力倡导以学强身、以干立身、以德修身、以廉洁身,做笃学、实干、厚德、清正之人。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从严监督管理,以严管体现厚爱。省纪委机关实行工作日志制度,对副处级以上纪检监察干部有关事项报告、持有因私出国(境)护照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全面排查,逐件分析,规范处置。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党政纪处分73人,责令调离纪检监察系统15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